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持续增长
7月27日,毕马威最新发布的《2017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表示,2016年,中国银行业总资产、总负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,增幅呈扩大的趋势。与此同时,盈利持续增长,宏观经济形势趋于稳定,盈利增速开始回升,同比增长较2015年有所回升。
据银监会披露的信息,商业银行2016年末总资产为181.7万亿元人民币,较2015年末增长25.9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6.6%,增幅较2015年提高1.0个百分点;总负债为人民币168.6万亿元人民币,较2015年末增长24.3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6.9%,增幅较2015年提高1.6个百分点。
2016年,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约1.6万亿元人民币,比2015年增加564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3.5%,增速上升1.1个百分点。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审计主管合伙人李淑贤认为,由于监管对资本的扩充要求以及净利润增长幅度减缓,净利润增长速度滞后于资本增长速度,因而,近三年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、平均资本利润率均持续呈下滑的态势。
在不良资产方面,2016年,信贷风险持续暴露,整体信贷资产质量继续下滑,但风险暴露渐放缓。2016年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.51万亿元人民币,比上年末增加2377亿元人民币,上涨18.7%,增速减少32.7个百分点;不良贷款率为1.74%,比2015年末上升0.07个百分点。
2017年4月,《中国资产证券化白皮书(2017)》发布,明确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将扩大试点。据悉,包括国开行、中信银行、光大银行、华夏银行、民生银行等在内的共12家政策性银行、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入围第二批试点名单,发行机构类型更加多元化。对此,毕马威中国银行业主管合伙人王立鹏表示,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丰富目前市场上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,提升市场影响力,更为重要的是,资产证券化拓展了不良资产的买方,将相关证券出售范围扩大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,有助于优化目前不良贷款买方市场的状况,以提高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回收率水平。
报告认为,近年来,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,场景化的金融消费渠道不断增多。就银行业而言,移动计算、高速无线网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支持,也推动着其业务模式由线下至线上的不断转变。业界关于银行物理网点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争论火爆。王立鹏认为,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,从客户服务和银行业发展的痛点出发,在考虑不同特征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之上,通过科学调研分析和量化评估,对物理网点的位置、数量、产品、服务方式等进行个性化设计,为特定群体提供更加亲切、个性、舒适的服务体验,为银行带来长久持续的效益。
报告显示,2017年,外资银行迎来了在华开启法人化之路的第一个十年。据银监会数据统计,2006年至2015年,外资银行总资产从9279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.68万亿元人民币,粗略估算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20%。受全球金融危机、中资银行快速发展以及外贸融资坏账率上升的影响,外资银行总资产占比从2007年末的2.38%下降到2015年末的1.38%。
李淑贤表示,预计未来的几年内,外资银行的资产量份额占比仍将维持在2%左右。外资银行拥有广泛的海外网络、专业的行业实践、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经验和金融科技的运用经验等优势,将有助于外资银行在某些业务领域实现独特的优势,并完成在中国银行业大环境下的准确定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