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期货 > 正文

并购审核提速扰动情绪 业内从严监管预期不改

  进入6月以来,新股发行进入缩量缓行,而并购重组的审核却悄然提速。市场热议随之而起:并购重组以及再融资市场的风向是否生变?并购重组是否已与IPO形成跷跷板的关联效应?

  多位市场及投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,IPO与并购重组之间在市场供需层面存在“跷跷板”效应,即伴随IPO全面提速,符合上市条件的并购标的会转为IPO,企业被并购的需求降低。

  但在政策思路上,这种关联效应却不再如此直接。上述人士就表示,尽管近期监管政策在IPO与并购重组间的微调倾向较为明显,但并不意味着监管层有意推动此消彼长;此前监管全面收紧,意在调整和完善再融资市场结构、整治并购乱象。

  IPO与并购重组、再融资是否玩起了跷跷板,成为近期最为市场热议的话题之一。而引发这场讨论的导火索,是进入6月以来新股发行不断放缓的节奏以及并购重组悄然提速的审核速度。

  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将在6月22日召开年内第33次会议,审核跨境通和三花智控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。至此,并购重组委在上半年将总计召开33次工作会议、审核68起并购重组申请(不含金利科技申请终止审查)。从年内并购重组的单月审核整体情况来看,1月至6月的单月上会企业数量分别为10家、6家、14家、9家、11家、18家。6月审核提速的迹象也较为明显,目前已创下年内单月上会企业数量最高纪录。

  与此同时,监管层近期的多次公开表态中强调并购重组,亦强化了市场对政策风险调整的预期。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日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,就要求证券公司专注主业,更好服务于创新驱动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;并提出不能只盯着承销保荐,更要在并购重组、盘活存量上做文章,为国企国资改革、化解过剩产能、“僵尸企业”的市场出清、创新催化等方面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,加快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。

  对于上述种种市场迹象,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,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策风向略转的倾向;监管层在新股发行和再融资方面,或适度在做些重新的调节。但其同时强调,政策是否有转变,仍需要后期的进一步印证,包括再融资的市场数据和个别代表性上市公司重大并购重组的情况。

  对于IPO与并购重组、再融资的关联效应,有投行人士还从市场供需、监管思路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。

  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部业务总监表示,并购市场的热度下降,更多是受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;从这个角度来说,IPO与并购、再融资之间的确存在跷跷板的效应。“如果IPO慢了,很多企业就会想到被并购掉;而当IPO提速,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都会想要独立IPO了。”该人士称。

  但从监管思路的角度来看,这种跷跷板的效应并不那么直接和明显。该人士就此表示,从去年起针对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的多项措施实施;包括对配套募资的限制、红筹股回归的收紧,以及近期减持新政的发布,让很多卖方对并购望而却步,造成了并购市场热度的快速降温。但从本质上来看,再融资全面收紧是因为此前该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和制度套利,从严审核并购重组则主要针对部分特定行业、严防打击忽悠式重组等。监管政策的调整中,并没有此消彼长的意图。

  “现在认为放慢新股发行是让路并购审核,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,难道要支持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再去寻求被并购吗?”该投行人士还表示,仅从当前审核提速来看监管风向转变,并不全面,且对刺激并购市场需求的影响也极为有限。此前对并购方案影响较深远的,主要是对部分特定行业和交易类型的限制,目前并未看到较大松动。

  另有大型券商投行部保代人表示,当前监管政策对于通过并购重组服务“一带一路”、国企改革等战略的态度明确,相关企业有望率先获益;对于整个并购市场的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。

  审核速度出现拐点性变化,让并购重组的未来趋势重回市场关注焦点。而从并购重组上半年的审核情况来看,否决率超过去年同期,针对标的资产持续盈利能力、募投资金投向、一致行动人和关联关系等重点问题的审核力度未有放松。

  根据审核结果来看,截至6月15日召开的并购重组委第31次会议,年内已有63家企业上会。其中,金利科技、宁波热电、九洲电气、北部湾港、浙江东日等5家企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未获通过,金利科技本月二次上会但随后申请终止审查。至此,年内并购重组审核的否决率达到8%。

  相较去年同期的情况来看,2016年上半年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召开了46次工作会议,审核了12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;未过会的有8家,否决率为6.4%。